行业新闻

最新动态

让大人也点头的儿童电影才能算是一部良心作品

2017-06-14 11:51:16 1

  犹记得孩童时代的六一,学校会给我们放一天假。那一天,门票相当昂贵的动物园也会为儿童免费。看过珍奇异兽、简单吃过动物园里高于市场价一倍的午餐之后,家人会带我们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消磨一下下午的时光。回家之后的家常便饭似乎也都因为那一天的快乐行程而变得美味起来。

  如今六一儿童节早就已经离我很远,但是印入脑子里的好的儿童电影却越来越多。我喜欢研究儿童电影里各式各样的教育方式,相比一般电影,我认为它更有需要做好的压力,首先要让大人也点头,然后才能面对性格各异的孩子们。

  所以今天,我们想聊聊熊孩子,想聊聊为什么我们的儿童电影,幼稚得连儿童都嗤之以鼻。

  《精灵鼠小弟》是我小时候最最喜欢的儿童电影。脑洞足够大,故事足够嗨,这几天因为做视频的缘故又将这部电影再看了一遍,当真对得起我小时候的信任。仍然温暖,充满乐趣。

  今天是2017年的儿童节,可是可供家长为儿童挑选的好片子,竟然一部都没有。从1999年《精灵鼠小弟》上映到现在已经过去将近20年,在这漫长的二十年里,微信壮大到几乎代替QQ,支付宝成为史上最方便的付款工具,而中国电影更多地获得世界关注,中国电影票房也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可是能够上得了台面的儿童电影,却基本上都靠进口。

  本着“我为人民看烂片”的奉献精神,我把近年来院线上映过的儿童电影七七八八看了一遍(危险动作请勿模仿)。真是世上无难事,还真让我分析出了几条重要原因。

  首先,主题太过老套,其中的冲突既难成立也毫无美感。很多时候创作者直接用成人视角去创造一个新的儿童故事,本身就在限定自我发挥。

  小孩子的想象力有的时候比大人还要漫无边界更加奇妙,但却没能得到肯定,这无疑就是创作上的固步自封。

  其次,定位太局限。很多儿童电影的宣传都喜欢强调一句话:“为孩子量身定制”,这都让我很想把海报撕了扔到他们的头上!什么时候儿童作品创作者才能删除“孩子即是幼稚”这样的想法呢?

  2017年欧美好的儿童向作品有《欢乐好声音》、《乐高蝙蝠侠大电影》、《魔弦传说》、《了不起的菲丽西》等等,平均豆瓣分数都有7.6分+。

  陪小表弟小表妹们去电影院里看这些电影,也像坐上了一列穿过四季、穿过花园、穿过汪洋大海的火车,让我从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再一次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妙,更对新一代的小朋友们充满期待。

  我坚信好的作品给予人的熏陶,可不只是让他们提高品位这么一点作用而已。

  所以,儿童电影至少应该秉承着“感动大人”或者“阖家欢乐”这样的信念去做。

  我认为,让大人也点头的儿童电影,才能算是一部真正良心的作品。

  最后一点,很多故事的人物形象太单一。不是事业受挫萎靡不振的爸爸,就是忍辱负重有委屈憋着不说的妈妈,而孩子的角色往往在读好书,做个四有五好的小孩里来回周旋,格局太小,走不出去。

  我们的儿童也有拯救世界的,但是你拿《巴拉拉小魔仙》和《海洋奇缘》来对比看看,就相形见绌多了。此拯救世界非彼拯救世界,看中国的儿童电影,总给我一种强行拯救世界的感觉,唉,完全不是一回事。

  目前我们中国电影市场好的儿童电影当然也有,比如永远不会过气的麦兜系列,就的确是阖家欢乐的电影典型。

  可是这一只“低能”猪,为什么就可以拍出无穷无尽的故事呢?因为它没有太大的野心,每一部都在讲同一个主题“他不是低能,他只不过是善良”。

  它不追求酷炫的特效,也没有令人头疼的冲突,它只拍生活的小事,给人们带来欢乐带来幸福的同时,一点点小小的对人类的期待也像春风一样吹来,让心里开花的那片田,得到了滋润。

  “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这么多年麦兜带给我,带给我们家小朋友的提醒。

  《麦兜》系列当然不是纯粹乌托邦,也有拿春田花花合唱团挣来的钱去炒股票然后跑路的不靠谱经纪人;也有泼油漆追债的小混混……现实世界该有的大人的贪心的、虚伪的行为,在作品里一样不缺。

  它没有解释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而是以一个幼儿园小朋友的视角来看大人如何处理这样的事:“大不了就是回老家养老咯”“不然就搬家吧”“要不要给你换一家幼儿园”。

  即使是风风火火的麦太,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抱怨两句也会马上意识到不能太down,马上教麦兜振奋精神,就算麦兜是一只什么都不懂小猪猪。

  反观每年暑期档都要来打酱油的《赛尔号》、《摩尔庄园》等电影,还是停留在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拯救世界的阶段,缺少更深入一层的社会思考。

  因为《麦兜》这样优秀的作品的存在,让我相信中国的儿童电影创作者仍有无限的潜力。我认为假以时日,中国的创作者也能够拍出更多更认真善良的优秀儿童作品,我对你们仍然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