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最新动态

国产动漫由蜚声国际到难以立足 艺术人才在传承上出现断层

2017-08-05 12:01:25 1

  近日,中国动漫奠基人张光宇漫画展在乌镇举行,美猴王、神笔马良等经典动漫形象,透过精致的手稿再度唤起几代中国人的记忆。而相比老一代艺术家所创造的辉煌,当下艺术从业者却鲜有拿得出手的原创作品。多年来,中国动漫艺术几经沉浮,由强调艺术性到一味技术性,由针砭时弊到低幼化的浅薄,由浓郁的民族色彩到效仿欧美、日本的不伦不类,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当代作品在民族性、艺术性逐步缺失。有专家指出,其背后是艺术人才在传承上出现断层,导致当代缺少真正大师级的动漫艺术家,这成为困扰动漫发展的重要原因。

  现状:由蜚声国际到难以立足

  7月以来,《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豆福传》、《大护法》等多部国产动画登上各大院线,借势暑期档热潮,力图再现票房奇迹。记者发现,除了《大护法》有8分尚可的口碑,其余几部作品皆反响平平,只有5-6分左右。受排片率和口碑的双重影响,国产动画电影在票房上均没有亮眼表现。尤其是深圳房企京基集团斥资2亿元出品的《豆福传》,号称筹备八年,目前上映6天的累计票房仅有1400多万元。

  今年的酷暑中,国产动漫从业者却领教到了深深的寒意。自2015年《大圣归来》一举拿下9.57亿元票房后,资本大鳄争相入局,各大网站也纷纷扎堆投资国产动漫项目。但在技术与资本兼备的情形下,好口碑、票房破亿的作品寥寥,多数动画电影难逃亏本的噩运,媒体也发出了“国产动画高票房成偶然”的声音。

  在当下国产动漫艺术陷入窘境的节点,业界人士陷入到怀旧与反思的情绪中。适逢“中国动漫奠基人——张光宇漫画展”近日在乌镇开幕。100多部传世的经典动漫作品,呈现出张光宇为中国动漫艺术做出的贡献,更是让观者追忆旧时国产动漫艺术的辉煌。可以说,中国动漫艺术是中国电影类型中最早走向世界的片种。上世纪60年代前后,佳作频出的中国动漫艺术在国际上声名鹊起,被赞誉为“中国学派”(又称中国动画学派)。

  查阅影史——《大闹天宫》曾获得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年度杰出电影奖,《小蝌蚪找妈妈》曾获得法国第十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牧笛》曾获得丹麦第三届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质奖……几乎每一部影片都获得国际业内人士的盛赞。法国《世界报》曾指出,“《大闹天宫》不仅有迪士尼作品的美感,造型艺术又是迪士尼做不到的,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相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黄金时期,中国动漫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之下,并没有处于一个紧要的位置。”通观新世纪以来的国产动漫艺术,从人尽皆知的《宝莲灯》到《大圣归来》,或者是口碑不错的《罗小黑战记》、《魁拔》、《画江湖之不良人》,或是受众低幼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没有一部获得过国际上的重要奖项,具有与《大闹天宫》相媲美的国际影响力。

  成因:艺术传承出现断层

  透过黄金时期的国产动漫艺术反思当下,其一蹶难振的症结得以清晰呈现。卜希霆指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动漫工作者,都是当时知名的美术家,大师级的人物参与了动漫艺术。他们在美术行业本身就有很高的地位,身处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之下,对中国文化有深厚的领悟和认知。大师们的创作,使国产动漫艺术在世界语境中保有中国特色,所以能在世界动画之林占据显赫的位置。”《大闹天宫》美术造型的操刀者张光宇正是在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所建树的艺术家。在《追寻张光宇》一书作者唐薇看来, “他太独特,称他为美术家,不够。称他漫画家,也不够。设计师、出版家、装饰艺术家、电影美术家、插画家、社会活动家、现代美术推广人……似乎都不够,于是有人称他为杂画家”。

  此外,中国动漫艺术的辉煌都少不了艺坛巨匠齐白石与李可染等人的贡献: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是实现了“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的构想;1963年的水墨动画《牧笛》中水牛的造型则出自李可染的手笔。当时上海美术制片厂的特伟、靳夕、王树忱、段孝萱等动漫艺术家群体,他们艺术素养高,受过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熏陶,或者留洋国外接受西洋艺术教育新思想,无疑对中国动画片的飞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卜希霆看来,中国动漫艺术由辉煌走向黯淡与传承的断层有关。当时中国的动漫艺术家并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可持续的创作团队。与美国、日韩的动漫生产模式相比,中国没有成熟的“大师工作室模式”。“现如今,我们有一大堆动画学院和专业的学生,但事实上没有几个能叫得出名字的人物。”书画界与动漫界之间也存在着极大的鸿沟。没有大师参与,鲜有大师产生的状况使得中国动漫丢失了许多艺术性与民族性,不被国际认可并极易沦为技术的附庸。有着十年游戏动漫研发经历的魏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行业的问题:“现在游戏动漫中所谓的中国风,主要是基于武侠、仙侠的传统题材,表现手法上其实和日式、欧美的形象差不多,作为依靠项目生存的公司,基本会迎合导演、游戏研发方等甲方的要求。设计所学在甲方意志面前可能完全不被认可。这个环境扼杀了一些从业者。”

  未来:“大动漫观”亟待实现

  当下中国动漫艺术的症结在影史上并非个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金期之前的国产动漫也曾经走过蹒跚学步的坎途。1955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曾在国际上闹过一起获奖的乌龙事件:由于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全盘模仿,被评委误认为是苏联作品。自此,中国动画人开始反思创作之路。在时任上海影片厂动画片组组长特伟提出的中国动画片“走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影响下,《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具有中国韵味的经典佳作得以应运而生。

  对于眼下迷茫中的动漫艺术来说,强调作品内核外核实现真正的民族性,需要在源头上发展专业化、产业化的属于中国动漫的制作模式。经文化部统计,截至去年,国内经认定的动漫企业总数已累计达到730家,多数还是小作坊式的经营。北京商报记者询问了多家动漫公司,其盈利方式以项目代工为主,IP原创基本处在构想阶段。展望中国动漫艺术的发展前景,卜希霆作为业界专家,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首先要对本民族、本土的故事性深度挖掘,去掉不适宜的外来表达,打造适合中国人口味的IP动画网。其次,要尽快形成中国模式的工业化动漫产业运营机制。形成大师的培养模式和工作室制,创作优质的IP并进行全产业链的开发。第三,要有一种‘大动漫观’。不仅要摆脱低幼化的模式,兼顾不同群体,也不能仅仅就动漫而学动漫、做动漫,要站在国家新型战略性的产业态势上对待动漫艺术。使动漫艺术和国家的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将其定位为影响未来每一个人的文化消费内容。”